EVENT PLANNER : 國父紀念館 - BIRDY
DESIGER : SOFIA HUANG | KEVIN KUO
ILLUSTRATOR : PEI
DESIGN DIRECTOR : HSIAO YUAN KUO
/幕前幕後,角色不設限 - 台灣女孩日
主辦單位 : 國立國父紀念館
協辦單位: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| 金鐘60
節日 : 10/11國際女孩日 (10/11台灣女孩日)
10月11日是「臺灣女孩日」,源自聯合國於2011年通過的「國際女孩日」,旨在提升對女孩教育、健康、安全及性別平等的重視。臺灣自2013年起響應,將這一天正式訂為「臺灣女孩日」,並推動「提升女孩權益行動方案」,從健康、教育、媒體形象到脫離刻板印象等面向提出策略,支持女孩發展。民間如勵馨基金會亦積極倡議,呼籲社會正視女孩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遭遇的不平等待遇。每年各地舉辦講座、影展、活動,期望喚起公眾對女孩權益與潛能的重視,讓她們能自由追夢、勇敢發聲。
活動為響應「臺灣女孩日」,以影視產業為主題,結合金鐘獎60週年的文化意義作為議題包裝,帶領民眾從幕前幕後多元專業角色認識產業面貌,並聚焦女性從業者的真實故事與專業成就。透過主視覺與趣味互動,引導民眾理解性別多元與平權理念,強化社會認同,並活化國館性別議題推廣資源,本活動亦融入女性從業者在長工時、高壓環境下,對身體自主與健康知識的關注與支持,促進與一般大眾的參與連結。
活動日期: 2025/10/11~2025/10/12
主視覺設計理念:
主視覺以「幕前幕後,角色不設限」為核心,先用薰衣草紫到深紫的光譜鋪底,混入高彩度、帶雷射箔質感的中性色,營造尊貴卻不張揚的光澤。畫面中散落的亮帶與微粒,像彩帶與亮片在空氣裡閃動,象徵所有在影視產業中發光的女孩——無論站在鏡頭前或默默於台後,都值得同樣的掌聲。這正呼應今年活動從影視產業切入、聚焦女性從業者專業與真實故事的出發點。
右上角以黃到藍的漸層橢圓塑造「聚光燈」,半透明圓片則擴散成舞台上空的光暈,與標題筆畫交錯,隱喻光束在「幕前/幕後」之間自由流動——只要投入專業,每個角色都能被看見、被平等對待。這也銜接活動以性別平權為核心、引導大眾理解多元價值的策畫精神;畫面中的聚光符碼亦取材自互動關卡裡的舞台象徵語彙。
背景加入細緻的膠片顆粒、像素化光斑與若隱若現的「TAIWAN / GIRL’S DAY / 臺灣」字影,形成多層次的銀幕空氣;右下角的底片軸線則把觀者的視線帶入故事場域,點名本次結合影視語彙的策展脈絡。
中文字體以宋體為骨,重塑成「剛中帶柔、柔中帶剛」的韻度:銳角如鏡頭的對焦,圓筆如燈下的柔光。特別把「幕」字的「巾」勢拉長,致敬「巾幗」之名;「後」字長挑收筆,像一束延展的光,連結前景與後台,形成視線的導引與叙事的餘韻。
整體構圖讓光、色、字彼此纏繞:舞台上的聚光,與幕後的節奏同頻;典雅的紫系與雷射邊緣在移步換景間細微變色,象徵每一位女孩在不同視角下都折射出獨一無二的能耐。這是一張把理念化為舞台語言的海報——從 Spotlight 到 Backstage,每個角色無限延展,一同為台灣女孩日寫下更亮的篇章。
闖關集點卡
識別證
打卡手板
DIY貼紙明信片
職業留言板
職業配對小卡
關卡背板
關卡帆布

You may also like

Back to Top